“阵地,永远的课堂”

来源: 作者: 字号:T|T 时间:2018-04-23 14:25:50}

“阵地,永远的课堂”

近日,密林深处,火箭军某导弹旅实战化演练现场,一名佩戴训练监察标志的士官在号位间巡视。

这名士官叫潘海亮,现任某导弹旅士官长,一级军士长军衔。

提起潘海亮,在火箭军部队可谓声名远播。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、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……他还多次荣登全旅士官擂台赛总擂主。

然而,翻开潘海亮的履历表,令人吃惊的是,他入伍时竟只有初中学历,却用勤奋和执着,划出壮美的人生轨迹。

1991年12月,潘海亮参军入伍。因当过几个月家电维修学徒,新兵下连后被营里派出参加电子线路培训班。“原以为手到擒来”,没想到,当教员讲解起导弹电路测试时,他之前所学的技能丝毫派不上用场。不服输的潘海亮急了,暗下决心攻克难关。

实装操作开始后,潘海亮随身带着记录本,每个仪表、开关的位置和作用,甚至电缆插头的走向,他都一一记下。号手们的操作日记和随装资料,也被潘海亮借到手,一字不漏地做好记录。

此后,潘海亮两度跨进士官学校大门。两年中专、两年大专,潘海亮天天以“打仗”的钻研劲头,“干掉”一个又一个不清楚的知识点。几年下来,潘海亮不仅学会了规定的技能,还成为该士官学校唯一一个掌握某程序编写的毕业学员。回到部队,在旅士官军事技术擂台赛上,他初试身手,以绝对优势战胜所有专业擂主,荣膺总擂主,荣立二等功。

对潘海亮来说,训练阵地就是他的“沙场”。他说:“谁敢不重视实装操作,我就跟谁急。”那年9月,部队进驻训练阵地开展实装操作。刚接收装备,潘海亮就发现发控台上电爆管等效器灯不亮。

故障分析会上,有人认为,这种小故障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去收拾,只要不影响操作就行。“这怎么行?灯不亮,就表示测试发射的条件不满足。”潘海亮较起劲来满脸通红,“万一有一根电爆管电缆没连上呢?”

“阵地,是永远的课堂。”为解决这个问题,潘海亮利用训练间隙,带着几名战友将元件原理图一点一点拆开,然后再连接到测试发射原理图上,拼成了一张合成流程图。图纸做好后,他把流程图交给正在操作的部队使用,大大减少了导弹测试时间。

两张图一拼,就有效地缩短了导弹临射前准备时间,这令许多操作手感到惊喜,原来革新的机会就在身边。“其实,一线官兵更能发现导弹测试发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。”潘海亮说,“关键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。”

作为全旅闻名的导弹兵专家,潘海亮被任命为首任旅士官长。

然而,从专业技术转型指挥管理,他时常感到本领恐慌:专业训练怎么强化?营连士官长队伍怎么建设?怎样带领大家开展技术创新?……上任之初,一连串问题在他脑子里萦绕。

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,潘海亮开启了“学霸模式”。他从最基础的训练法规知识学起,对照士官长职责,一条条梳理工作内容、方法和标准要求,并深入各单位进行调研,和营连士官长沟通交流,了解基层单位情况。几番折腾下来,他很快悟出了门道。

然而,难题不期而至。一些士官长反映,有的营连主官常常不放手,他们工作中很为难。月办公会上,潘海亮告诉大家:“士官长应主动作为迎难而上。”随后,潘海亮建立起周工作报告制度,对士官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讲评,逐步传导压力,推动营连士官长努力工作。

如今,潘海亮组织的办公会已经成为营连士官长之间交流思想、收集意见、破解难题的平台。延长专业技术分层训练时间、加强密闭生存训练正规化管理、合理用好育才中心等数十条建议,成为党委首长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。

去年年底考核,部分士官长组训任教能力偏弱、法规知识掌握不牢等问题暴露出来,潘海亮精心组织年度士官长培训,重点围绕组训任教、训练管理等内容进行强化训练,不断提升士官长“四会”教学能力。(杨永刚 高明俊)

上图:潘海亮在进行装备检修。

冯根锁摄

免责声明:津新网竭力提供准确而可靠的资讯,惟不保证绝对无误,资讯如有错漏而令你蒙受损失(不论是否与侵权行为、订立契约或其他方面有关),本公司概不负责。同时,津新网所提供之投资分析技巧与建议,只可作为参考之用,并不构成要约、招揽、邀请、诱使、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,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,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,概与津新网、编辑及记者无关。同时津新网所发刊的署名及╱或不署名文章,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津新网立场。

活动专题

便民推荐

最近更新